聚商机,共发展,赢未来

国荣四举措 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2022-12-26 18:21:38    作者:通讯员 朱碧霞

石阡新闻网讯              楼上古寨依山傍水、村落周边群山环绕、古树林立,山、水、林、田、寨形成了独特的乡土建筑形式与聚落文化,不仅有“佛顶山脚下罕见的明清古村落”的美誉,还享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最美景观拍摄地、国家AAA级景区和省级首批“最美红军村”之一等称号及美誉,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国荣乡楼上古寨擦亮“四色”,绘就美丽乡村的新画卷。

网.jpg

突出文物保护,巩固“历史”底色

立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传统保护利用为重点,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科学规划为基础,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充分发挥楼上古寨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中的汉族村寨”特色与自然资源优势,结合“特色田园乡村”,统一安排部署,统筹资金项目倾斜,整体规划、整体布局,做到“一户一方案、一处一措施”,在原有建筑特色、文化特色和生态资源禀赋基础上,充分采纳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已保护修缮完成105户71栋古民居,“修旧如旧”的同时避免“保护性破坏”,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尊重建筑,努力做好人与自然、人与环境、自然与环境、自然与建筑的协调,推动村落保护传承,实现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构建传统村落活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路径。

强化非遗传承,挖掘“传统”本色

楼上古寨有着这样一群人,世间繁华与我无关,偏居一隅,在社会的一角,去做一些执着的事,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传统的民间工艺正逐渐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说春、竹编、石匠、说福事...少数民族传统技艺镌刻着历史的印记,保护和传承,不仅重燃了岁月,更是焕新了时光。楼上古寨抓住历史机遇培育特色产业,先后组建老年二胡队、女子金钱杆舞蹈队、留守儿童花灯队、快板队等,并通过举办民俗活动、开发特色景观、还原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原貌等形式,打造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品牌,不断提升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知名度与美誉度,走出一条有特色、可持续的发展路子。

推进文旅融合,激活“文创”亮色

坚持科学发展观,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务求实效,通过生态博物馆的发展,充分挖掘相关文化遗产资源内涵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维护改善,依托旅游观光、文化休闲产业,科学、合理地发挥生态博物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有作用,挖掘旅游资源,做出精品路线,发展休闲旅游,为旅游者提供当地特色产品和服务的传统生活和生产环境。带动文创产品、当地特色农副产品、农家乐餐饮、民宿等一系列衍生产业发展,在保护利用中不断培育传统村落产业经济活力,依托与夜郎文创团队达成非遗文创协议,工作室入驻楼上古寨,并以此开发楼上古寨为载体的茶杯、簸箕画、石头画、原木画等60余类文创产品,形成楼上古寨特有的包装设计。同时开发仡佬印染、古法制陶、刺绣等手工作坊,推动少数民族传统技艺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产业调整,确保古村落“看得见物、看得见人、看得见生活”,让游客以眼观古寨、以手制古寨、以心感受古寨。

依托美丽乡村,锻造“田园”成色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和“生态优、村庄美、 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要求,紧扣“特色”、“田园”、“乡村”三个关键词,坚持“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工作理念,统筹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坚持将环境整治和文化生态、自然生态修复相结合,深化价值研究,在“微改造”上下足“绣花”功夫,发动群众积极参与,依托市级特色乡村集成示范点项目,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建设公厕1所、农村厕所革命改造112户、花园果园菜园“三园”建设137户。同时,充分利用楼上古寨资源禀赋优势,培育特色家庭农场1户,组织致富带头人、旅游服务等技能培训180人次,不断提升村寨“吃、住、行、游、购、娱”配套服务。目前,已承接各类会议接待服务1000余人,学生夏令营特色住宿、餐饮2000余人次。

 

编辑: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