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商机,共发展,赢未来

【石阡作家访谈】韩太国:文字“染”白我一头黑发

2023-06-06 10:58:07

编前语:贵州省石阡县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古往今来,孕育了一辈辈作家诗人。近年来,一批石阡籍作家和石阡本土作家的作品走出山外、面向全国,不断从高原向高峰攀登。为了记录当代石阡作家创作历程、展示石阡作家创作成果,更好地讴歌新时代、续写新华章,特开设“石阡作家访谈”专栏。

访谈记者:马晓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石阡县融媒体中心总编辑)

作家简介

640 拷贝.jpg

韩太国,贵州石阡人,仡佬族,出生于1966年4月。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笔名韩阿石,在《中国作家》《贵州作家》《椰城》等刊物发表过作品。出版长篇小说《独木桥》《枫叶红》《爱的枪声》,小小说《职责》曾获中纪委期刊奖。 

 文学大家是未曾谋面的导师

学生时代的韩太国把连环画当成了宝贝,“花花书”上的内容,在他幼小的心中埋下了文学的种子。

大学毕业后他成为一名初中教师,后来调到县纪委工作,在一次调查案件中有感而发写了一篇题为《职责》的小小说发表在《贵州党风》上,于是便一发不可收彻底爱上了文学。那个时候,他已经30多岁了。

处女作《职责》让他收获了30元的稿费,后来还评了奖,得了100元的奖金,那时他的工资才100多元,这篇短短的文字,稿费加奖金居然差不多是一个月的工资!想想通过写作也能补贴一点家用,写作也是“有搞头的事”,他就更勤奋了。他常在夜深人静时辗转难眠,当作家,对他来说好像一个奢侈的梦,觉得是不可及的事。 

640 (1) 拷贝.jpg

向作家梦疯狂追逐的那段时光,他阅读了大量的国内作家们的作品,如陈忠实的《白鹿原》,巴金的《家》《春》《秋》,沈从文的《边城》《湘行散记》,王蒙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青春万岁》等作家的作品。那时,他的阅读习惯主要倾向于茅盾文学奖的作品。

后来,因为朋友的影响,便开始接触西方文学,通过阅读,喜欢上了普鲁斯特、福克纳、卡夫卡、福楼拜、库切、川端康成、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的作品。阅读让他的视野得以开阔。“如果我们静下心来阅读经典文学,一定能够体会到文学的魅力,更能学到写作的技巧。”与一本本经典书籍作伴,这些大师成了他文学路上没有谋面的导师。

他觉得文学是一个人的爱好,将自己所思所想写出来,形成文字,就是洗涤自己的灵魂。如果写的东西能发表固然好,既有稿费也能赚点名气,但如果发表不了,也没有什么灰心丧气的,创作的过程也是一种享受的过程。但并非没有发表的文字就不是好文字,而发表的东西不一定就是好东西。一句话或一段文字也许会让你度过迷茫与挫折,使人超然于简单的生活之上反观内心,获得灵魂的净化。

不希望“韩阿石”成一块废石

韩太国已从石阡县文旅局副局长的位置改非多年,临近退休,时间充裕,他认为是到了“应该努力书写这个时代”的时候了。

“韩阿石”这个笔名,灵感来源读名家阿城与阿来的作品,从他们名字中的“阿”字受到了启发,因为是石阡人,加之“石”字本就有石子、石头、石山之意,一位石阡人民的儿子,甘愿成为一座石阡大厦的基石,或许是路边不起眼的一颗石子。放在大厦下就成基石,放在路边可成为孩童的玩料。他当然不希望“韩阿石”成为一块废石。

回首这些年的文学创作,从长篇小说《独木桥》到《枫叶红》再到《爱的枪声》,他认为目前为止自己的主要作品就是这“三部曲”。

640 拷贝.png

《独木桥》是2009年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故事写的是在龙川河畔的燕子山脚下有一村庄,村庄里有一户人家,这户人家姓柳,在村庄里这柳姓人家是单姓,四口人。柳姓人家的主人名柳一,两个女儿,一个叫园园,一个叫柳柳。主人公柳柳平凡而又不平凡,一生中改变她命运的是三个男人,这三个男人让她尝尽了辛酸苦辣甜咸。第一个男人是她父亲,第二个男人是她的老师,第三个男人是她的同学亦是她的丈夫。她和丈夫一起奋斗,一起为改变家乡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当时,他在创作这部长篇时在计划生育部门工作,对独生子女户与二女户在那个时代的农村所受的冷漠有自己的了解和认识,所以顺利地完成了创作。

《枫叶红》是2018年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原书名是《错乱的阿拉伯数字》,后来出版社建议修改,就成了《枫叶红》。故事写的是一家三代的故事。主人公回家奔丧,发现一本发黄笔记本,记录着一串阿拉伯数字,由此拉开帷幕……从民国末年、解放时期、上世纪六十年代、土地下放到至今,时间穿越约百年,描写了一家人在时代变迁中的奋争,主人公以旁观者身份叙述着这一家人,现在与过去交替叙述,呈现出万花筒般的生活。

《爱的枪声》2022年由天马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写的是在阡城这个地方有石家大院,大院的主人石钟孟有四个儿子。自民国初至解放,阡城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石富、石贵、石全、石明在军阀混战、抗战、解放战争时期,四兄弟在阡城这块土地上的爱恨情仇故事。在这部作品中,他采用虚构与非虚构相结合叙述,以悲剧与悬念结尾,留给读者更丰富的思考空间。这本共43万字的作品创作历时7年,为此,“头上的白发陡添了一片”。

三部作品中,都是地域写作,因为自己熟悉石阡,所以就只写本土的事。三部作品,其实他自己更喜欢《枫叶红》,因为其文化内涵丰富、写作技巧独特。当然,更多的他认为还是读者去说。

厚厚的“三部曲”出版后,他跑到县城的龙川河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认为到离开这个世界那天,这几本书可以作为“离世的枕头”。

继续阅读,继续写作,继续写石阡。他目前正在创作长篇小说《困牛山之歌》,创作背景是1934年10月,红六军团第52团为掩护主力转移,把敌军引向石阡困牛山,最后100多名红军战士与数十倍于己的敌人殊死激战,战斗到最后,红军战士宁死不伤群众、宁死不做俘虏,毅然集体跳崖……

为写好《困牛山之歌》,他已作好再熬白一片头发的准备。

让石阡作家们的作品奔向远方

韩太国参加工作的第一站是石阡县石固乡,很多年了,许多人都以为他的家乡是石固的,其实,他是石阡县龙塘镇大园子村上大园子组的人。村里青山屹立,有千山石林,有鲤鱼湖,有小沟厂峡谷,时常有外地游客到来。站在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上,他有时感到很陌生。

640 (2) 拷贝.jpg

石阡县龙塘镇大园子村石林一角

谁不说咱家乡好?他的作品《独木桥》就是大园子村的一座桥名,《枫叶红》也有大园子村的影子,而《爱的枪声》中的石家大院也是大园子村一些人与事的出没。

他认为石阡有很多可书写的东西,石阡的文化丰厚,关键是我们要积极去发现可书写的地方。因为我们熟悉这块地域,如果我们不写这些熟悉的东西,谁又来书写呢?书写外面的,而我们是不熟悉的,注定是写不好的。他希望有更多的展示机会和平台,让石阡作家们的作品像龙川河一样汩汩流淌、奔向远方。


编辑: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