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商机,共发展,赢未来

【石阡作家访谈】周仕秀:我的世界仍然满天星斗

2023-09-21 15:46:43

编前语:贵州省石阡县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古往今来,孕育了一辈辈作家诗人。近年来,一批石阡籍作家和石阡本土作家的作品走出山外、面向全国,不断从高原向高峰攀登。为了记录当代石阡作家创作历程、展示石阡作家创作成果,更好地讴歌新时代、续写新华章,特开设“石阡作家访谈”专栏。

访谈记者:马晓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石阡县融媒体中心总编辑)

作家简介

微信图片_20230921155227.jpg

周仕秀,笔名林静风轻,女,仡佬族,出生于1979年,贵州石阡人,系石阡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写诗写散文写报告文学,有作品在《贵州作家》、中国作家网等发表,曾有散文在《铜仁日报》副刊连载。现供职于石阡县医疗保障局。

写不出文章时就“失魂落魄”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个暑假,某天晚上星空满天,明月朗照,未入学堂的周仕秀和一群小伙伴围坐在院子,听读高中的大哥讲故事,有时,大哥举着马灯,读故事书中的某一段或一个故事,读得绘声绘色。小小的她对书本产生了好奇心,因为那里面有生动的故事。特别是讲《恐怖的脚步声》,声情并茂,吓得他们大气不敢出,待讲完,又缠着他再讲。

在小山村上小学后,除了课本没有儿童读物,偶然机会,她发现上初中的二哥手里有一摞连环画,待他出门,便“偷”来读,读完悄悄放回原处,某次,在一堆连环画中发现一本《西游记》,“偷”到手,躲在卧室,在煤油灯下阅读,爱不释手。

一次作文,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用其作文示范:“夏天就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声音格外高昂,至今印象深刻。受教师的表扬,便对写作文有了兴致。

长大了,她喜欢买一些文学作品,小说及散文以度闲暇。一次,在朋友处偶然发现海子的诗集,遂借之一读,这一读就喜欢上了,有一见钟情之感,相继买了海子诗歌全集、顾成的诗集、北岛的诗集、舒婷诗集及其他一些诗集。灵感来时,三言两语写了出来,放在QQ空间里。2014年某天,石阡一文友无意间发现,将一些诗歌推荐给《石阡文艺》编辑,不久便刊发出来。财务通知她去领稿费,稿费是现金,领取时需签字,由于激动,“周仕秀”三个字写得东倒西歪,“难看得要命”。自此,她更加喜欢上了文学。

写作初期,是海子的诗启蒙了她,激发了写诗的灵感。后来读舒婷的诗,提高了对诗歌写作的认识。读本土作家的诗集《白日有梦》,使她认识到要用诗歌表达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三毛、雪小禅、张爱玲都是她十分喜欢的作家,她们对文字的执着,使她有了新的认识。男性作家郁达夫、何士光的文字,真实,感人,引发了她的一些思辨。身边作家刘照进的散文,给了她很大启发,包括他对文字的虔诚深深影响着她。还有罗漠的散文,让人一口气读下去还意犹未尽。

微信图片111111.jpg

在《石阡文艺》刊发第一组诗后,她对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写,她常自问,是否是一名合格的文学爱好者?至于当作家的念头,仍然不敢萌生,认为文学这条路很长,抵达“作家”的彼岸还很遥远。

工作之余,她的创作是大大方方地进行,写所想,想所写,认为是一件光明磊落的事,亲朋好友甚是鼓励与支持。同时,她喜欢一个人静静地看书,八小时之外的时间属于自己,自由,惬意地阅读。当内心宁静,有想写的冲动时刻,文思泉涌、心情愉悦,就埋首写作。当然,有的作品也是在忙碌中抽时间完成的。

生活中,除了种花养草,游于山水间外,就读读书,喝喝茶,从不勉强自己去写毫无感觉的东西。久未写出作品时,她就会陷入“失魂落魄、孤独、空虚”。仿佛空中飘飞的纸屑,找不着北。

仿佛在自责中虚度光阴

忙碌的状态不但没有冲淡周仕秀的文学梦,反而使她的文学梦越来越绚丽。

上班时间不是在办公室就是在下乡,上班时间,她与文字是绝缘的。她认为,创作与工作犹如两条平行线,肯定不能交差进行,所以是互不影响与干涉。

至于生活,自然要最大限度地放松,喜欢大自然,山与水,喜欢贴近它们,有时在山中走走,吹吹风,听听雨,晒晒太阳,听虫鸟啾鸣,观鱼虾游弋,有一种融入感,忘我感,那是她的“安逸时光”。她喜欢种花养草,与花草对话,栽种,打理,不论早晨或是晚间,一打理就是几小时。一次与友说起,她说一天无所事事啊,对花草左看右看,左修右剪,友说,比打麻将还是好一点,她又兀自得意起来。喝茶时间必不可少,常常饭后喝茶,进入泡茶喝茶的忘我状态。时常自诩:一天不务正业,不如文友们佳作频出,仿佛总是在自责中虚度光阴。

她的创作与生活,是为一体的,在生活中创作,也在创作中生活,是相容的。读书与写文字,就算是给平淡的生活添一把佐料。

写诗,因那些年大脑中跳出了那些奇怪的文字,她用笔把它们呈现出来。好些年后,写出的诗句,总也不是自己想要的,涂涂写写,有时对自己失望起来。喜欢喝茶后,缘由对茶的喜爱,她想用文字表达那样一个过程,于时就直白地写出来,就成了散文。散文《雪水煮茶》得到一些编辑老师的认可,都说她更适合写散文。自我审视,觉得散文似乎更适合自己一些。于是她就琢磨散文,也试着写报告文学。

之前曾用笔名林静风轻,如今发表文章时署名回到了本名。她说在上学前,曾听上高中的大哥无意中说:小妹的书名叫什么呢?嗯,就叫周仕秀吧,她暗自记住了。第一次进学堂,老师问她叫啥,她高声回道:我叫周仕秀。从此这个名字就与其密不可分了。有几次,一群朋友聚会,讨论起名字来,说“周仕秀”这个名字好土气!说者无意,然后她就换了个马甲,以“林静风轻”之名行走于文字的江湖。在以笔名发表作品的那些年,曾有几位老师建议她用真名。后来,她觉得作为地地地道的农村人,那就用这个土气的名字吧,就“打回原形”。在风起云涌的各种现场,她认为,土点或许很好。

一路走来,读与写,总有一个在路上。她感恩文学,感念能有这样一个爱好,给她无尽的慰藉。

用真情实意书写丰饶的石阡

石阡县石固乡仡比村金竹湾的寨子,是周仕秀的老家。她在那里出生,成长。

金竹湾山峦叠嶂,四季葱郁。一湾小河,如同一条长长的丝带蜿蜒在村庄的腹部,一侧是村寨,一侧是粮田,村寨充满烟火,粮田弥漫稻香。河沙坝上的刺梨花们招引着成群蜂蝶,河水常年流淌不止,叮咚如歌。夏日夜,一弯新月悬挂在山尖照耀着金竹湾,人们在河水边、在月光下乘凉,摆龙门阵,好不惬意。

微信图片_20230921155228_2.jpg

可是,周仕秀却总觉得难以真正抵达近在咫尺的金竹湾。

石阡是丰饶的,多的,有太多的东西值得去发现和用笔雕刻。她觉得作为石阡的写作者,应该用真情实意去书写,去表达,去展示。表达石阡,不把其当成一种任务,而要当着一种情怀。

如何推动石阡文学创作?她的想法是:石阡的写作者要多阅读,多思考,多学习,多书写。减少文字垃圾,大家相互鼓励与批评,不断提高写作能力,创作高质量的作品。前面的文友带动后面的文友,形成合力,共同向前冲,向外闯出一片属于石阡写作者的天地。

在她看来,虽然自己笔力甚微,目前难以表达出完整的石阡元素,但会努力去书写石阡,她也将此作为了一个方向。

如今,她常常梦回上世纪八十年代某个满天星斗的夜晚,那个月光下摇头晃脑的小女孩,熟悉又陌生,遥远又亲切。唯有文字可以抵达。



编  辑:黄  蓉 

编 审:罗孝军

审 核:代忠国

监 制:黄云霞

编辑:黄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