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商机,共发展,赢未来

瞄准特色强实业 培育发展新动能 ——石阡县聚焦“四大名片”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见闻

2023-11-27 18:03:37    作者:石阡融媒体中心记者 白雪


北京站.jpg

石阡县宣传片在北京站前广场东播出

7天时间、17块室外大屏幕 、7140次播放、214200秒看见这些关键词,你会想到什么?

是影响力和关注度!

11月20日至11月26日,石阡县宣传片《千城胜景|贵州石阡:温泉之城璀璨光影》分别登录北京、上海、南昌、哈尔滨、长沙等国内部分城市的中心商圈、轨道交通等人群密集场所进行亮相播出,省外市民进一步了解了发展中的石阡。石阡“朋友圈”好友越来越多,美誉度,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石阡县城2021年7月全景2  吴剑 摄16685269188.jpg

石阡县城全景 吴剑摄

近年来,石阡县围绕“三地一枢纽”(武陵山区脱贫攻坚示范地、全国重要的绿色生态产业基地、国际休闲旅游养生目的地和黔东地区重要立体交通枢纽)目标,坚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紧扣铜仁市委深入实施产业强市工程,坚定不移推动“四大平台”建设,着力打响“山、水、茶、城”四张名片,努力推动现代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念好“山”字经 提升影响力

以山为名,围绕红色资源和发展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石阡全力写好困牛山这一红色故事和大力发展大顶山、顶董坡、龙宝山等5个风电项目建设。

DSC04791 2 拷贝.jpg

今年3月17日至4月23日,电影《浴血困牛山》在革命老区石阡县境内火热拍摄。该影片以红六军团长征西征为背景,讲述了89年前红十八师五十二团指战员转战湘桂黔边区,面对数倍敌人,浴血奋战困牛山,最后红军宁死不做俘虏、宁死不伤百姓,毅然舍身集体跳崖的千古壮举。

红色基因深植于每一个石阡人的灵魂深处,红色血脉彰显在每一个石阡人的信仰和行动之中。

1934年、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曾两次进出石阡,留下了深深的革命印迹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1998年石阡被评定为革命老区;红二·六军团指挥部旧址、甘溪纪念碑……;说起石阡的红色文化资源和故事,石阡人民如数家珍。

困牛山村2杨坤 (3).jpg

石阡县龙塘镇困牛山村 杨坤摄

今年以来,石阡充分挖掘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借助《浴血困牛山》电影拍摄热度,推出了独具特色的农特产品和体验项目,切实让红色文化带动红色产业,让红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

“无中生有”“有中生优”是石阡依托山地资源,加快推进风力发电项目建设的最佳注脚。

2016年7月28日,石阡大顶山风力发电场首台机组成功并网发电,这标志着铜仁市首家招商引资风能发电项目落地建成,在随后5个月的时间里,剩下的23台风力发电机组相继运行发电,每年发电量1亿千瓦时,实现年均创收6000多万元。

顶董坡.jpg

石阡县顶董坡风光互补农业光伏电站项目

同样,位于石阡县龙井、国荣、白沙三个乡镇交界之处的顶董坡风光互补农业光伏电站项目总投资2亿元,采用国内先进高效的光伏板,项目建成后,石阡境内近1500亩的土地上将会有超过10万块光伏板齐晒“日光浴”。该项目每年可以提供约1.7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年产值约6000万元,享受“三免三减半”的减税政策后,预计每年可创造税收约1000万元。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全年风力稳定优势,目前,石阡东润清能风电项目、羊角山风力发电项目、白家山风力发电项目等清洁能源项目也加快推进中。

做优“水”文章 增添新动力

水,在石阡既能“泡”,又能喝。石阡拥有世界稀缺的地热矿泉水资源,石阡温泉具有“自然流露、 分布广、流量大、水质优”等特点。同时,富含锶、硒、偏硅酸、锌等20余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系世界少有、国内独具、储量丰富、品质优越,国际饮用、医疗双达标、被誉为“国水”的天然地热矿泉水。也难怪原国务院参事、中国矿联专家王秉忱为石阡水题词“国酒茅台、国水石阡”的美誉。

依托丰富的温泉资源,石阡将温泉康养和酒店有机融合,打造建成了集观光旅游、度假养生、医疗保健、休闲娱乐、文化体验、运动康体等功能为一体的温泉康养旅游胜地。

640.png

石阡城南古温泉

石阡温泉开发历史源远流长,修建于明代万历三十年的城南古温泉是石阡保存下来至今仍在使用的中国最古老的温泉之一,区内共有138个不同类别温泉泡池,多功能水上乐园及其他娱乐设备齐全,能够同时容纳6000人洗浴,是享有盛名的大众洗浴温泉综合体。

总投资近20亿元的佛顶山温泉小镇,拥有森林温泉泡池40余个、汤院客房500余间,可较好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

640 (1).jpg

石阡县佛顶山温泉小镇

近年来,石阡县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围绕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开发投产“黔域一方”“高原清泉”“长寿谷”“玉虹山泉”等水产康养业态,建成年产10万吨富锶矿泉水项目,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全力做好、做活、做优“水文章”。

“国家级温泉群风景名胜区”“中国温泉之乡”“中国矿泉水之乡”“中国矿泉水之乡”“中国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优质天然饮用水发展区”……;翻开有关于“水”的荣誉和故事,石阡县“水文章”书写得越发精彩。

打响“茶”品牌 激发新潜力

时下的石阡,各大茶园里的茶农忙着进行冬季管护,车间内茶企忙着茶叶加工销售,市场上销售人员忙着推介石阡好茶走出石阡。围绕“茶”,石阡人一年四季都有的忙。

龙塘神仙庙茶园2( 杨坤拍摄).jpg

石阡县龙塘镇神仙庙村茶园

唐朝“茶圣”陆羽《茶经》中记载石阡茶“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宋明清时期石阡茶作为贡品上贡朝廷,誉为“贡茶之乡”。石阡县是“中国苔茶之乡”,是茶树的原产地之一,有着千年的茶叶栽种历史。

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寡日照”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石阡苔茶在这里生机勃勃、蓬勃发展,也促成了石阡“好山好水出好茶”的美谈。

石阡苔茶富含“钾”元素,钾含量达18000mg/kg,素有石阡苔茶“钾”天下之美称,同时,还富含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等微量元素,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均达欧盟标准。

image_20230524144747136.jpg

鲜叶杀青、摊凉、整形、提香、精加工、包装,生产车间的一系列操作,让石阡苔茶容貌焕然一新。再通过参加展销会和招商推介会,发展线下实体代理,开设石阡苔茶体验店、专卖店等渠道,将石阡苔茶输入市场,送至消费者手中。

今年,石阡城亿原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石阡县夜郎苔茶有限公司、贵州芊指岭生态茶业有限公司等茶企做优做精茶产品,提高出口茶叶的“含金量”,着力深耕国内市场、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全力提升茶产业效益。截至目前全县实现茶叶直接出口8单,出口至韩国、英国、吉尔吉斯斯坦、坦桑尼亚等国共计19万斤干茶,创汇647万美元,石阡苔茶漂洋过海蜚声海外。

良友现代茶园(杨坤拍摄)1.jpg

石阡县贵州良友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苔茶基地

截至今年10月底,石阡县现有茶园面积38.52万亩,投产茶园33.72万亩,全县茶叶产量2.951万吨,茶叶加工企业173家,石阡苔茶在不断发展升级中做大做强做优。

擦亮“城 ”名片 释放新活力

石阡是历史文化名城、革命老区。如今围绕城市“四改”和抢抓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工程建设机遇,强力推进城市更新升级。让“古城”再添新活力。

城市“四改”是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顺应城市发展需要、回应民生关切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石阡县通过整合资源、强化统筹,集中力量推进棚户区改造、城市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造、地下管网分阶段、分步骤进行改造。

石阡古温泉博物馆 吴剑 摄.jpg

全面通车的越城路、正加快推进的泉都商城等5个老旧小区改造建设就是石阡加快推进城市“四改”工作的真实写照。

石阡以城市“四改”为抓手、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以来,截至目前,全县已改造完成老旧小区4587户、地下管网2公里、背街小巷26条、绿化城市道路8.98公里,越城路建成通车,城市基础设施得到大力改善,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老旧小区的宜居性得到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

此外,石阡抢抓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工程建设机遇,依托县域范围内22个中国传统村落,以传统村落为节点,因地制宜连点串线成片的确定保护利用实施区域,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绿色生态、田园风光等特色资源优势,统筹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布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极打造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利用示范县品牌。

万寿宫 (4)杨坤.jpg

石阡县万寿宫 杨坤摄

石阡目前有万寿宫、禹王宫、府文庙等诸多历史文物古迹,1992年被列为贵州历史文化名城,目前正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说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戏、仡佬毛龙、仡佬民歌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项,32个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曾偏居贵州东北一隅的石阡县,如今,借助新华社定点帮扶的东风,正以不待扬鞭自备蹄的行动自觉、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劲,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谱写石阡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编辑:向娟